听风沐语——《我的母亲》解读_老舍_父亲_生活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1:53 点击次数:189
《我的母亲》解读
扫
码
听
书
提起老舍,大家对这位"人民艺术家"一定不会陌生,我们会想起他的小说《骆驼祥子》,想起话剧《茶馆》。老舍1899年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的一个贫困家庭。母亲在41岁的时候生下了他。老舍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,不幸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,当时他尚不满两岁。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,母亲的勤劳与坚强深深影响了年幼的老舍,使得他早早学会独立。因此在小说《正红旗下》《四世同堂》和诸多散文中都有老舍母亲的影子。老舍曾说,"生命是母亲给我的。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,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。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,是母亲感化的。"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他的散文《我的母亲》。父亲的去世给原本幸福的小家蒙上一层阴影,老舍的母亲只好靠自己的双手支撑起风雨飘零的生活。白天,母亲靠浆洗衣服养家糊口,晚上还要在油灯下做些缝补裁剪的活计补贴家用。文中写道:兄不到十岁,三姐十二三岁,我才一岁半,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。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,她吸鸦片,她喜摸纸牌,她的脾气极坏。为我们的衣食,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,缝补或裁缝衣裳......
扫码听书 ↓
《我的母亲》解读
发布于:北京市